寄郑炼师

平生金石友,沦落向辰州。
已是二年客,那堪终日愁。
尺书浑不寄,两鬓计应秋。
今夜相思月,情人南海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郑炼师》是唐代诗人戎昱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还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戎昱(约744—约800),唐诗人,荆南(今湖北江陵)人。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曾因政治原因遭受贬谪,但仍然坚持文学创作,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1. 诗歌原文
    平生金石友,沦落向辰州。已是二年客,那堪终日愁。
    尺书浑不寄,两鬓计应秋。今夜相思月,情人南海头。

  2. 诗句解析

  • “平生金石友”表达了诗人与郑炼的深厚友情,如同金石般坚固。
  • “沦落向辰州”暗示了诗人的遭遇和心境,表达了对家乡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 “已是二年客”反映了诗人在异地的孤独与辛酸,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带来的变化。
  • “那堪终日愁”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忧愁,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 “尺书浑不寄”意味着书信未能送达,可能传达的是诗人无法与外界联系的无奈。
  • “两鬓计应秋”表达了岁月不居,时光流逝的自然现象,也隐喻了诗人对自己年龄增长的恐惧和担忧。
  • “今夜相思月”通过夜晚的月亮寄托了诗人的思念之情,月亮成为了他们情感交流的象征。
  • “情人南海头”则是诗人情感的归宿,指向了他心中的理想之地,也可能是对远方爱人的深情期盼。

《寄郑炼师》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也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诗作。它展示了诗人的才华和情感深度,同时也揭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心声和命运。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唐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色,感受到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情感表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