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次淮口

寒流万派碧,南渡见烟光。
人向隋宫近,山盘楚塞长。
有村皆绿暗,无径不红芳。
已带伤春病,如何更异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途次淮口》是唐代诗人吴融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读者,还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深沉情感。下面将详细介绍《途次淮口》:

  1. 作者介绍
  • 吴融,字子华,号玉峰生、樊南生,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是唐朝晚期的著名诗人,与温庭筠、李商隐并称为“温李吴”,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吴融的诗歌风格绮丽而不失典雅,擅长题咏纪游、送别唱酬之作,也不乏感怀时事之作品。他的诗歌多流连光景、艳情酬答,但较少触及重大社会主题,因此被后人评为“靡丽有余,雅重不足”(见《唐才子传》)。
  1. 诗词原文
    寒流万派碧,南渡见烟光。
    人向隋宫近,山盘楚塞长。
    有村皆绿暗,无径不红芳。
    已带伤春病,如何更异乡。

  2. 赏析解读

  • 景致描绘:整首诗从视觉和色彩的角度入手,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诗人用“寒流万派碧”形容淮河之水清冷而广阔,波光粼粼;接着用“南渡见烟光”来表达自己跨越南边的河流,远望对岸的景象。这些描述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述的景色之中。
  • 人文情怀:诗中的“人向隋宫近”和“山盘楚塞长”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历史的怀念以及对故土的深深眷恋。这里的“隋宫”指的是古代的皇宫,暗示诗人在远离家乡的同时,也不禁回想起往昔辉煌的历史。同时,“山盘楚塞长”则描绘了北方边陲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
  • 情感抒发:最后两句“有村皆绿暗,无径不红芳”中,“绿暗”可能象征着生命的凋零或衰败,暗示着诗人的思乡之情愈发强烈。而“红芳”则可能是指春天的生机与希望,诗人虽然身处异乡,但仍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最后一句“已带伤春病,如何更异乡”,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因思乡而感到的苦闷和孤独,以及面对异乡生活的无奈与挣扎。

《途次淮口》不仅是吴融诗歌创作的杰出代表,也是唐代诗歌艺术的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唐代文学的魅力,更能从中感受到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百态的独特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