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 其七

闪灼虎龙神剑飞,好凭身事莫相违。
传时须在乾坤力,便透三清入紫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杜甫的《绝句 其七》是一首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春的作品。这首诗作反映了诗人在成都草堂定居后,对生活的喜爱和对春天景色的赞美。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杜甫的《绝句 其七》创作于他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具体时间可能在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春。在这一时期,杜甫饱经离乱后终于在四川成都西郊浣花溪畔找到了暂时的栖身之地。
  2. 艺术特点:《绝句 其七》的艺术风格清新生动,运用拟人手法,将春天的景色赋予了生命和感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春光的美好和生机勃勃的大自然。
  3. 思想内容:诗中不仅描述了春天的自然景象,还反映了诗人的情感世界。通过对客愁与春风相欺的描述,以及春色到江亭、桃花开得深等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眷恋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4. 技巧运用:《绝句 其七》在章法上有次第可寻,首尾照应,显示了良好的结构美。同时,全诗用拟人手法,使景物展现出灵动活泼之姿,新鲜生动的比喻,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效果。
  5. 情感表达:诗中“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等句子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满足感。通过这些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他对宁静生活的珍视。

杜甫的《绝句 其七》不仅是一首表现春光明媚、生机盎然的作品,也是一首充满生活情趣和情感抒发的佳作。通过对春天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