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山家

今日游何处,春泉洗药归。
悠然紫芝曲,昼掩白云扉。
鱼乐偏寻藻,人闲屡采薇。
丘中无俗事,身世两相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日山家》是唐代诗人宋之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宋之问,字延清,名少连,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其文学成就在唐代诗坛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擅长五言律诗,与沈佺期共同影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
  1. 创作时代
  • 年代定位:这首诗出自唐朝时期,具体创作年代不详,但依据宋之问的生平和作品风格推测,应创作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前后)。
  1. 作品内容
  • 诗句原文:《春日山家》今日游何处,春泉洗药归。悠然紫芝曲,昼掩白云扉。鱼乐偏寻藻,人闲屡采薇。丘中无俗事,身世两相违。
  • 诗意解析:首句“今日游何处”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游玩之地的好奇与询问,显示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第二句“春泉洗药归”描绘了一幅泉水洗净药材归来的画面,展现了春天带来的生机与活力。第三句“悠然紫芝曲”,紫芝为传说中的仙草,此处可能寓意着诗人对高洁生活的追求。第四句“昼掩白云扉”,描述了一个幽静的场景,门扉半开,似乎隐藏着无尽的故事与秘密。第五句“鱼乐偏寻藻”,鱼儿在清澈的水底寻找食物,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第六句“人闲屡采薇”,人闲则常常忙于采集植物,可能是在采摘可食用的野菜或草药,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丘中无俗事,身世两相违”,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追求隐逸生活的愿望,认为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摆脱世俗的牵绊,实现心灵的自由。

《春日山家》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隐逸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深刻认识和独特见解。这首诗不仅是宋之问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同时也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典型代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热爱自然和文学的朋友来说,深入研读这首诗不仅能领略其中的艺术魅力,还能进一步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及其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