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州黄潭舜祠

虞世巡百越,相传葬九疑。
精灵游此地,祠树日光辉。
禋祭忽群望,丹青图二妃。
神来兽率舞,仙去凤还飞。
日暝山气落,江空潭霭微。
帝乡三万里,乘彼白云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桂州黄潭舜祠》是唐代诗人宋之问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1. 作者介绍
  • 宋之问,字延清,别号少连,唐朝著名诗人,出生于今河南灵宝或山西汾阳的世家。他以五言律诗见长,尤擅长对偶与声韵的协调,被后人尊为“沈宋体”的代表人物。尽管在武则天时期,宋之问因政治原因被流放至钦州,但在唐睿宗时期,玄宗先天元年(712年)八月,他终因政治斗争被赐死。
  1. 诗歌原文
  • 精灵游此地,祠树日光辉。
  • 禋祭忽群望,丹青图二妃。
  • 神来兽率舞,仙去凤还飞。
  • 日暝山气落,江空潭霭微。
  • 帝乡三万里,乘彼白云归。
  1. 诗歌赏析
  •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古代祭祀场景。诗中的“精灵”、“祠树”等词汇透露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特别是对二妃(传说中的娥皇、女英姐妹)的刻画,展现了古人对于神话传说的尊崇和敬仰。
  •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神来”、“兽率舞”和“凤还飞”等,不仅增加了诗意,也使得整首诗更具有画面感和动感。这些意象的运用反映了宋代诗人在诗歌创作中追求自然美和动态美的倾向。

《桂州黄潭舜祠》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和祭祀活动的诗歌,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艺术表达的方式。通过对这首诗及其背后历史文化的学习与研究,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艺术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