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郑协律山亭

朝英退食回,追兴洛城隈。
山瞻二室近,水自陆浑来。
小径藤间入,高窗竹上开。
砌花连菡萏,溪柳覆莓苔。
舞席归云断,歌筵薄景催。
可怜郊野际,长有故人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宴郑协律山亭》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作品。下面是关于该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宋之问,唐汾州人,一说虢州弘农人,字延清,一名少连,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善文辞,工五律,律诗之格至沈、宋始备,有集。他的诗歌在当时受到极高的评价,与沈佺期齐名,学者称之为“沈宋体”。
  2. 原文节选:朝英退食回,追兴洛城隈。 山瞻二室近,水自陆浑来。小径藤间入,高窗竹上开。砌花连菡萏,溪柳覆莓苔。舞席归云断,歌筵薄景催。 可怜郊野际,长有故人杯。这是一首五言排律,展现了宴会的盛况和作者对美景与旧友的怀念。
  3. 作品鉴赏:宋之问的这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画卷,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自然之美和友情之深的赞美之情。在创作手法上,宋之问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宴郑协律山亭》不仅是一首描写宴会盛况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唐朝盛世时期的文化繁荣和社会风貌,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通过欣赏这首作品,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氛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