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兰

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
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
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芳兰》(原文: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是一首创作于唐朝的五言律诗,由唐太宗李世民所写。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境、精湛的文学技艺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魅力,并被后世广泛传颂和研究。下面对这首诗进行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芳兰》的作者李世民,即唐太宗,他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之一。李世民不仅在政治军事上有卓越成就,同时也是一位文学造诣深厚的诗人。

  2. 作品内容:诗中描述了春天的美好景象,通过对紫苑和兰花场的描绘,传达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诗中还通过“会须君子折”表达了一种期待与向往的情感,体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与追求。

  3. 艺术特点:该诗采用了典型的五言律诗形式,每句五个字,共有八句组成。在音韵上,这首诗遵循了古典诗歌的格律要求,读来朗朗上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 历史背景:作为唐朝的作品,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审美情趣。同时,李世民重视文艺,设立了文学馆和弘文馆,招延奖掖文士,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文学作品在当时社会的重要性。

  5. 文化影响:除了李世民本人,《芳兰》也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艺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现代作家和艺术家在创作中受到了这首诗的启发,将这种自然美与人文情怀融合在自己的作品中,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芳兰》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唐代文化与审美情趣的集中体现。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有兴趣深入探索中国古代诗歌的读者来说,《芳兰》无疑是一座值得一游的文学殿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