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公亭牡丹

雁门禅客吟春亭,牡丹独逞花中英。
双成腻脸偎云屏,百般姿态因风生。
延年不敢歌倾城,朝云暮雨愁娉婷。
蕊繁蚁脚黏不行,甜迷蜂醉飞无声。
庐山根脚含精灵,发妍吐秀丛君庭。
湓江太守多闲情,栏朱绕绛留轻盈。
潺潺绿醴当风倾,平头奴子啾银笙。
红葩艳艳交童星,左文右武怜君荣,白铜鞮上惭清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远公亭牡丹》是唐代诗人李咸用的一首七言诗。这首诗以牡丹花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牡丹独特的美及其在文人心中的崇高地位。下面对这首诗的内容、背景以及其艺术特色进行详细介绍:

  1. 作品原文
  • 《远公亭牡丹》,雁门禅客吟春亭,牡丹独逞花中英。双成腻脸偎云屏,百般姿态因风生。延年不敢歌倾城,朝云暮雨愁娉婷。蕊繁蚁脚黏不行,甜迷蜂醉飞无声。庐山根脚含精灵,发妍吐秀丛君庭。湓江太守多闲情,栏朱绕绛留轻盈。潺潺绿醴当风倾,平头奴子啾银笙。红葩艳艳交童星,左文右武怜君荣,白铜鞮上惭清明。
  1. 作品赏析
  • 主题突出:《远公亭牡丹》以牡丹花为中心,通过对牡丹形态和气质的描写,展现了牡丹的雍容华贵和高洁之美。
  • 意境优美: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化手法,如“百花皆低头,唯我独上春”,“朝云暮雨愁娉婷”,使整首诗充满诗意和画面感。
  • 语言精炼:诗句简练而不失深意,如“蕊繁蚁脚黏不行”,形象地描述了牡丹花的繁盛与娇嫩。
  • 象征意义:牡丹不仅是自然之美的象征,同时也代表了高洁和尊贵的人格特质,反映了唐代文人对美好事物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
  1. 创作背景
  • 根据《宋城民为祝天贶和甄语(题拟)》的描述,此诗可能是在某种特定场合下所作。
  • 从诗句中可以看出诗人对牡丹的喜爱和赞美,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 牡丹作为国花之一,唐代时被广泛种植于宫廷和民间园林,成为文人墨客赏玩和吟咏的对象,这也为《远公亭牡丹》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土壤。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诗中的牡丹被赋予了多重意象,既有外在的花朵之美,又有内在的精神象征。
  • 对比鲜明:通过与其他花卉的对比(如“百花皆低头”),突出了牡丹的独特地位和美丽。
  • 情感深沉:诗中所表现的情感深沉而内敛,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出诗人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追求。
  1. 影响及评价
  • 《远公亭牡丹》在文学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被视为唐代诗歌的一个代表作,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受和深刻表达。
  • 诗中的语言精炼、意境优美,被后世多次引用和赏析,成为学习唐诗的重要材料。
  •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加深对唐诗艺术特色的认识。

《远公亭牡丹》不仅展示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氛围。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感受到唐代诗歌的魅力,还能更深入地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