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副使还并州

并州近胡地,此去事风沙。
铁马垂金络,貂裘犯雪花。
曾持两郡印,多比五侯家。
继世新恩厚,从军旧国赊。
戍烟千里直,边雁一行斜。
想到清油幕,长谋出左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王副使还并州》是李端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送别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对未来相见的期待。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品原文
  • 铁马垂金络:形容战马装饰华丽,象征着王副使此行充满荣耀和使命。
  • 貂裘犯雪花:描绘了王副使所持的貂裘在风雪中显得格外耀眼。
  • 曾持两郡印:暗示王副使过去担任地方官员,拥有丰富的治理经验。
  • 多比五侯家:表示王副使曾经拥有显赫的地位与财富,其家族可能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
  • 继世新恩厚:意味着王副使受到后人的尊敬和感激,他的功绩将被后世铭记。
  • 从军旧国赊:反映了王副使曾在军中服役,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
  • 戍烟千里直:描述了王副使远赴边疆,戍守烽火连绵不断的景象。
  • 边雁一行斜:形象地描绘了边关的候鸟南飞,传达出离别的感伤。
  1. 作品赏析
  • 主题思想:《送王副使还并州》不仅表现了送别之情,也蕴含了对王副使未来事业的美好祝愿。
  • 艺术手法:诗人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如“铁马垂金络”、“貂裘犯雪花”,将王副使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
  • 情感表达:诗歌充满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其未来的关切。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唐朝时期,文人墨客普遍关注国家大事和个人命运,李端的这首诗作便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创作的。
  • 作者介绍:李端,字正己,号青莲居士,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作多反映民生疾苦和对国家的关注。
  1. 文化影响
  • 文学地位:作为李端的代表作品之一,《送王副使还并州》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特点和风貌。
  • 传承价值:这首诗不仅是对李端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唐代文人精神风貌的重要载体,对于研究唐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送王副使还并州》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送别诗,它通过细腻的笔触、丰富的象征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唐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社会责任感。这首诗不仅是对朋友王副使个人的祝福,也是对整个时代的思考和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