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自京归家

篱落秋归见豆花,竹门当水岸横槎。
松斋一雨宜清簟,佛室孤灯对绛纱。
尽日抱愁跧似鼠,移时不动懒于蛇。
西江近有鲈鱼否,张翰扁舟始到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立秋后自京归家》是唐代诗人李郢的作品之一。下面将对这首作品进行更为详细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生平概况:李郢,字楚望,唐朝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他曾在杭州居住并应召为淮南、浙东从事,也曾担任过侍御史和员外郎等官职。他与李商隐、温庭筠等人有深厚的交往,并共同创作了诗歌。
  • 文学成就:李郢长于七律,属对工稳,接近温、李风格。他的诗作流传至今,收录在《全唐诗》中仅有一卷,而《唐才子传校笺》还辑录了他的35首佚诗。
  1. 诗歌原文
  • 全文内容:篱落秋归见豆花,竹门当水岸横槎。松斋一雨宜清簟,佛室孤灯对绛纱。尽日抱愁跧似鼠,移时不动懒于蛇。西江近有鲈鱼否,张翰扁舟始到家。
  1. 诗歌鉴赏
  • 意境描绘: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秋日归家的宁静画面,从篱笆旁盛开的豆花到门前静泊的船只,无不透露出一种淡雅的秋意和归家的期待。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自身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于归家的喜悦以及内心深处的愁绪。诗句“尽日抱愁跧似鼠,移时不动懒于蛇”生动刻画了一个长期忧愁不得解脱的状态。而结尾“西江近有鲈鱼否,张翰扁舟始到家”则暗示了诗人终于可以摆脱羁绊,回归自然,享受生活的喜悦。
  1. 写作背景
  • 时间地点:此诗可能是在作者归家途中或归家之后所作,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慨。
  • 创作缘由:诗人可能经历了某种人生变迁,如仕途的不顺或是个人的挫折,这些经历促使诗人产生了归家的念头,而最终能够实现这一愿望也体现了诗人的内心释然和满足。
  1. 主题思想
  • 思乡之情:诗歌以归家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家人的牵挂。
  • 人生感悟:诗人借景抒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景观之中,反映了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深刻体悟。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如“篱落”、“豆花”、“竹门”、“佛室”等均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浓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诗人对传统美学的追求。
  • 语言韵味:诗句流畅,用词考究,尤其是“尽日抱愁跧似鼠,移时不动懒于蛇”等句,不仅语言优美,更是情感的抒发和心理活动的写照。

可以看出《立秋后自京归家》不仅是一首描绘归家景象的诗歌,更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和个人的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体会到诗人的艺术成就,也能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