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湖冬日

楚人家住五湖东,斜掩柴门水石中。
猎猎夜山明远烧,骚骚寒苇动疏风。
园林向腊停霜果,葭菼和烟宿暝鸿。
范蠡扁舟不知处,一将前事话渔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五湖冬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杜牧,字牧之,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杜牧以其七言绝句著称,以咏史抒怀为主要内容,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他的诗歌内容多样,既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也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

《五湖冬日》这首诗作于唐文宗大和年间,即公元827年至835年之间。在这一时期,杜牧官至中书舍人,历经多个官职,最终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而被称为“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他的文学成就和人生经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视野。

诗中“楚人家住五湖东,斜掩柴门水石中”开篇即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楚人家居住在五湖东侧,半掩的柴门下,水流潺潺,岩石苍翠,营造出一种隐居生活的意境。这种描述不仅仅是对景色的描绘,更蕴含着作者对于超脱世俗、归隐田园生活的理想追求。

杜牧的诗歌常常通过对比来强化主题。诗中的“猎猎夜山明远烧,骚骚寒苇动疏风”运用了夜晚山林的明亮与远处燃烧的灯火相对比,寒风中摇曳的芦苇与稀疏的渔舟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富有动静结合、光影交错的画面。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诗的内涵,也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冬天五湖地区的独特韵味。

在这首诗中,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象征意象,如“园林向腊停霜果”,“范蠡扁舟不知处”,“一将前事话渔翁”等,这些意象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艺术美,也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深远。

《五湖冬日》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作,更是一首蕴含着深厚文化意蕴和哲理思考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杜牧的诗歌创作特点及其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