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莹公禅房闻梵

花宫仙梵远微微,月隐高城钟漏稀。
夜动霜林惊落叶,晓闻天籁发清机。
萧条已入寒空静,飒沓仍随秋雨飞。
始觉浮生无住著,顿令心地欲皈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莹公禅房闻梵》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李颀,字季凌,唐朝著名诗人,其诗风以清新自然、意境超脱而著称。在唐代众多诗人中,李颀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尤其擅长歌行及七律,其诗作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与推崇。
  2. 诗歌原文:花宫仙梵远微微,月隐高城钟漏稀。夜动霜林惊落叶,晓闻天籁发清机。萧条已入寒空静,飒沓仍随秋雨飞。始觉浮生无住著,顿令心地欲皈依。
  3. 诗歌鉴赏: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佛教禅景图。开头两句“花宫仙梵远微微,月隐高城钟漏稀”勾勒出一幅遥远而朦胧的佛国景象,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深远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对夜霜和晨曦的变化进行细致的刻画,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最后两句,“始觉浮生无住著,顿令心地欲皈依”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超然物外的宗教情怀的向往和追求,反映了其内心的安宁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4. 作品背景:李颀晚年归居嵩山,过着隐居的生活。这一时期的他更注重精神世界的探索和个人修养的提升。因此,他的诗歌多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以及对自然和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在创作《宿莹公禅房闻梵》时,正值李颀的隐居生活,这一背景不仅影响了其创作主题,也进一步凸显了他的诗歌特色。
  5. 文化价值:《宿莹公禅房闻梵》不仅展示了唐代诗歌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当时的宗教信仰与社会风貌。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唐代文人对于宗教与哲学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独特表达。它不仅是唐代诗歌宝库中的珍品,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唐代文化的窗口。

《宿莹公禅房闻梵》不仅是唐代诗歌艺术的佳作,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念及其对自然和社会的独特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