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第后归

家临浙水傍,岸对买臣乡。
纵棹随归鸟,乘潮向夕阳。
苦吟身得雪,甘意鬓成霜。
况此年犹少,酬知足自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及第后归》为唐代诗人李频的作品

《及第后归》是一首五言律诗,由唐代诗人李频所作。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在获得进士资格后的喜悦和对家乡的思念,也反映了当时科举制度下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入理解唐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及其文学特色。

从内容上看,《及第后归》通过描写诗人归乡途中的景象,传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诗中的“家临浙水傍,岸对买臣乡”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南水乡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人的故乡,感受到那份独特的地域风情。同时,诗中还蕴含着诗人对于功名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纵棹随归鸟,乘潮向夕阳”两句,不仅展示了诗人归途的自由与惬意,也寓意着他对官场生活的超脱与淡泊。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和深刻的哲理意味。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及第后归》同样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特色。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时期,唐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著称于世。李频作为唐代的著名诗人,其诗歌创作自然继承了这一传统。在这首《及第后归》中,他巧妙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的形象性和表现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尤其是“苦吟身得雪,甘意鬓成霜”一句,通过形象化的手法,将诗人在科举成功后内心的苦与乐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细腻入微的情感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体会到他的喜怒哀乐。

从文化背景上讲,《及第后归》的创作背景同样值得一提。唐代是一个文人辈出的时代,科举制度更是成为许多文人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李频作为当时的一位诗人,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表达对科举制度的认同以及对个人前途的展望。因此,《及第后归》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那个时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种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从而更好地把握唐代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及第后归》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的唐代诗歌。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功名的渴望,也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特色和当时的文化背景。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唐代诗歌的魅力,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