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池春雁二首 其二

青春欲尽急还乡,紫塞宁论尚有霜。
翅在云天终不远,力微矰缴绝须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官池春雁二首 其二》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其内容主要涉及对春天归雁的观察与感慨。下面将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详细解读:

  1. 诗歌原文
    自古稻粱多不足,至今鸂鶒乱为群。
    且休怅望看春水,更恐归飞隔暮云。
    青春欲尽急还乡,紫塞宁论尚有霜。
    翅在云天终不远,力微矰缴绝须防。

  2. 诗句解析

  • “自古稻粱多不足”:此句表达了自古以来,粮食常常不足以满足需求。
  • “至今鸂鶒乱为群”:描述了春天时众多雁鸟聚集的景象。
  • “且休怅望看春水”:建议不要因为看到春水中的游鱼而惆怅。
  • “更恐归飞隔暮云”:担心春天的鸟儿飞过夕阳,难以再见到。
  • “青春欲尽急还乡”:感叹青春将尽,急切想要回到故乡。
  • “紫塞宁论尚有霜”:即使远行至边塞,也依然有寒霜存在。
  • “翅在云天终不远”:尽管翅膀在云端飞翔,但终究不会远离。
  • “力微矰缴绝须防”:表示虽然力量微小,但仍需要警惕危险。
  1. 诗歌背景
  • 作者介绍:杜甫,唐代著名诗人,因其忧国忧民的思想和精湛的诗歌技艺而被后世传颂。他的诗作广泛反映了唐朝社会的各种面貌及人民生活的现实状况。
  •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杜甫在特定时期所写,通过对春雁的描绘,寄托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旅途中种种困难的感慨。
  1. 艺术特色
  • 象征手法:通过对春雁的描写,杜甫借此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人世间变迁的感慨。春雁作为候鸟,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轮回,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 意境深远:全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同时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读者不仅能感受到春天的美丽,还能体会到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 情感真挚:杜甫在诗中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远方游子的牵挂,这种深沉的情感表达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咏物诗,而是杜甫通过自然景物反映人生和社会的深刻作品。通过对春雁的观察,杜甫抒发了对时光易逝、人世沧桑的感慨,以及对人类命运和自然规律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