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明实相,岂用陈知见。
一念了自心,开佛诸知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若能明实相,岂用陈知见。
一念了自心,开佛诸知见。
《偈颂并序 其九十二》是唐代诗人居遁所作。《偈颂一百零二首 其九十二》原文如下:
天上星,地下木。见便见,休速。老瞿昙,空捏目。三七日,心返复。从此拿空便脱空,天上人间遍流毒。带累儿孙直至今,医得耳聋成瞎秃。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探讨了佛教中关于觉悟与认知的主题。诗中表达了一种对世界本质和真相的深刻理解,认为如果能“明实相”,即深刻理解事物的本质和真相,那么人就不再需要依赖于表面的知识和见解。这一主题体现了佛教追求的终极智慧。
居遁在《偈颂并序》中不仅传达了深刻的哲学思想,还展现了其对佛教修行方式的理解。诗中“天上星,地下木”以及“老瞿昙”,都暗示了修行者对于世间万象的洞察,以及超脱世俗束缚的决心。此外,“心返复”则可能指的是修行者内心的转变和觉醒,而“拿空便脱空”则是对禅宗顿悟的一种表述。最后,“医得耳聋成瞎秃”可能象征着通过修行达到了某种精神上的清净与解脱。
《偈颂并序 其九十二》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生活态度的体现。它反映了诗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和对于人生哲理的追求,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