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要望江南 其十九 占 六壬第二十八

勾陈将,忌克主行年。
若克行年多败死,行年无克见勋全,审细去参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兵要望江南 其十九 占 六壬第二十八》是唐代易静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易静以独特的视角对六壬占卜术进行了阐述和解读。

易静是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占星家和军事理论家。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留下了大量的著作,其中不乏关于天文、占星和军事的专著。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他深厚的学识基础,也展示了他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兵要望江南》作为其代表作之一,通过诗歌的形式向读者介绍了各种兵法和战略,而其中的“占六壬第二十八”则是对六壬占卜术的深度解析。

六壬是中国古代一种非常古老的占卜方法,它起源于战国时期,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成为后世常用的预测工具。六壬术通过观察天象的变化,结合阴阳五行的理论,来推测人世间的各种现象和未来走向。这种占卜术不仅在军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管理中占有一席之地。

《兵要望江南·其十九·占六壬第二十八》这首诗通过对六壬占卜术的描述,展现了古人对于天文现象与人间事务之间联系的理解和把握。易静在诗中指出,勾陈将如果克主行年,则多败死;而行年无克见勋全,审细去参诠。这句话意味着在特定的情况下,天文现象(勾陈将的运行)可以预示军事行动的吉凶,提示人们应当谨慎行事,细致分析,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或成就。

诗中还提到了“审细去参诠”,这一表达强调了在实践中运用占卜知识时需要审慎的态度。这不仅是古代智者对后人的期望,也是现代人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应当具备的精神风貌。

通过《兵要望江南·其十九·占六壬第二十八》,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唐宋时期人们对天文现象的兴趣和探索精神,还可以深入理解到古人如何将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紧密结合,以及他们在实践中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和经验来指导决策和行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