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水鱼争乐,无人鸟共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有水鱼争乐,无人鸟共歌。
《九成宫山》是由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于杜甫在途中所见,记事之作。
杜甫的《九成宫山》以苍山入百里、崖断如杵臼等自然景观为背景,描绘了宫墙高耸、松峰桂壑、红泉碧磴等景象。诗中“苍山”和“土囊口”等词汇不仅展现了自然的雄伟,也体现了作者对壮丽山河的赞叹。同时,诗中还通过“曾宫凭风回,岌嶪土囊口”等句子,传达出宫墙巍峨而坚固的感觉,以及历史沧桑感。
杜甫通过描写宫墙周围的环境,如“其阳产灵芝,其阴宿牛斗”,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和层次。这种对比手法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宫墙周围自然环境与人造建筑之间的和谐共存。诗中还提到了“向使国不亡,焉为巨唐有”,表达了一种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希望。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诗歌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忆,更是对现实的反思和未来的展望。
《九成宫山》不仅是一首自然景观的描述诗,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情感。杜甫通过诗中的“荒哉隋家帝,制此今颓朽”等句子,批评了隋炀帝的荒废和暴政,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忧虑。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使得《九成宫山》具有了超越时空的力量和意义。
杜甫的《九成宫山》是一首充满自然美景和深刻社会思考的作品。通过对苍山、古宫、松峰、红泉等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隋炀帝的批评和对国家未来的展望,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杜甫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荣与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