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遣诗三十首 其二十四

无多药圃近南荣,合有新苗次第生。
稚子不知名品上,恐随春草斗输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遣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共三十首。这是第二十四首。

这首诗以“自遣”为题,抒发诗人在艰难困苦中的苦闷和愤懑,表达了他对自己身世的感慨。诗中流露出他对朝廷的不满和失望情绪。

前两句:“无人送酒来,独自销金帐。”描绘了诗人孤独、凄凉的生活场景。无人为他送酒来,只有他自己孤零零地坐在华丽的房间里。销金帐,形容房间装饰华丽,但却没有人陪伴。

第三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诗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明亮的月光洒在地上,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诗人误以为那是霜,进一步渲染了他内心的孤寂和寂寞。

第四句:“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他抬头仰望天空中的明月,低头沉思自己的家乡。

第五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句诗描绘了战争时期的情景。烽火不断,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家信更是珍贵如金。

第六句:“人不寐,将军被甲夜行军。”这句诗描绘了将军在战场上指挥战斗的情景。他整夜未眠,身着铠甲,率领军队进行夜间作战。

第七句:“城春草木深,杂树红英发。”这句诗描绘了春天时城中草木茂盛,杂树红花盛开的景象。

第八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诗描绘了春风悄然吹拂,滋润万物的景象。它没有声音却能带来滋润,比喻恩泽无形却深入人心。

第九至第十二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句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江水清澈碧绿,鸟儿飞得更加洁白;山上的花朵鲜艳欲燃。

第十三句:“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这句诗描绘了江河湖海波涛汹涌,云层翻滚遮天蔽日的场景。

第十四至第十六句:“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这句诗描绘了菊花两次盛开时的伤感和思念。孤舟系着故园的心弦,寄托着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第十七句:“狂风吹古月,捣药秋门角。”这句诗描绘了狂风肆虐古月,捣药的人在秋天的城门角边忙碌的情景。

第十八句:“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乞明沙十万兵。”这句诗描绘了听到猿猴啼叫而流泪,请求朝廷派兵增援的情景。

第十九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这句诗描述了消息传来,收复了蓟北地区的消息,让人欣喜万分,泪水洒满衣裳的喜悦心情。

第二十句:“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句诗描绘了军营中传来号角声,寒光照耀在士兵们的铁甲上的场景。

第二十一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诗揭示了社会现实的矛盾:权贵之家酒肉飘香,而穷人却冻死街头。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不公现象。

第二十二句:“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这句诗描绘了一群小孩嘲笑年迈无力的老人,老人忍无可忍与之对抗却被打败的情景。这反映了老年人与年轻一代之间的代沟和冲突。

第二十三句:“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长。”这句诗表达了诗人长期在外漂泊生活,寄居京城却无家可归的辛酸经历。

第二十四句:“所遇多版本,谁料久为客?”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多年来四处流浪,寄人篱下的经历。他没想到自己会成为客人,一直被人驱使。

第二十五句:“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现状的担忧和忧虑,他想知道何时才能结束这些痛苦和创伤。

第二十六句:“呜呼伤哉!师昌言落款处,此诗作于安史之乱期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