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乐杂咏五首 其四 束毒

蓬头蓝面异人间,押队来庭学舞鸾。
打鼓冬冬风瑟瑟,南奔北跃也无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乡乐杂咏五首 其四 束毒》是唐代诗人崔致远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相关内容:

  1. 作者简介
  • 崔致远,字梦瑜,号清溪子,唐朝中期的文学家、外交家和政治家。他的一生经历了唐朝的中和年间(884年)至五代时期,其间曾作为国信使东归新罗。
  1. 原文与译文
  • 原文
    蓬头蓝面异人间,押队来庭学舞鸾。
    打鼓冬冬风瑟瑟,南奔北跃也无端。
  • 译文
    头发蓬松面颊泛青,异人模样世间罕有;
    被派到朝廷跟随学习舞蹈,像鸾鸟般优雅地翩翩起舞。
    打鼓声声冬日寒气袭人,人群南奔北跑不知所终。
  • 注释
  • “蓬头蓝面”形容他与众不同的形象;”押队”指随从队伍;”学舞鸾”则描绘了他学习宫廷舞蹈的情景。
  • “打鼓冬冬”描绘了冬日里打鼓的声音;”风瑟瑟”则形容周围环境寒冷而宁静。
  1. 作品背景:《乡乐杂咏五首·其四·束毒》的创作年代属于唐代。据记载,崔致远在唐朝末年的中和四年(884年),以“国信使”的身份离开长安回到新罗。他在唐期间与多位文人墨客交游甚广,因此诗作可能受到了当时文化氛围的影响。

  2. 作品鉴赏与评析

  • 艺术特色:崔致远的《乡乐杂咏五首 其四 束毒》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一个异人的宫廷生活。诗中的”蓬头蓝面”与”打鼓冬冬”等意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与深刻的情感表达。
  • 文化意义:此诗不仅是对个人形象的描写,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对于美的追求。通过对不同人物性格和行为的描述,崔致远展示了唐代社会的多元文化和丰富的历史背景。
  1. 创作背景
  • 政治背景:崔致远的生平跨越了唐朝中后期至五代时期多个动荡的政治阶段。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他的诗歌常常流露出一种超越时代的孤独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 个人经历:崔致远的个人经历也是《乡乐杂咏五首 其四 束毒》的重要创作背景。他曾在朝廷任职并作为国信使回乡,这样的经历不仅让他有机会接触到各种文化元素,也使他有机会观察和思考社会现象。

《乡乐杂咏五首 其四 束毒》不仅是崔致远个人的文学成就之一,也是唐代文学的一个重要代表。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欣赏到崔致远的艺术才华,还可以深入理解唐代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