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妓人董氏四首 其二

粉蕊粘妆簏,金花竭翠条。
夜台无戏伴,魂影向谁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伤妓人董氏四首 其二”是唐代著名诗人张说的作品。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女子孤独寂寞的情感世界,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女性在社会中的处境和心理状态。下面将对这首诗的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1. 诗歌原文
    粉蕊粘妆簏,金花竭翠条。夜台无戏伴,魂影向谁娇。旧亭红粉阁,宿处白云关。春日双飞去,秋风独不还。舞席沾残粉,歌梁委旧尘。独伤窗里月,不见帐中人。

  2. 诗歌译文
    董氏女子美丽而娇娆,她的容貌如同秋天的月亮一样美丽。她精心地化妆,将粉蕊粘在装饰用的妆簏上,用金箔装饰的首饰来点缀翠绿的柳枝。夜晚,她在没有伴侣的地方孤单地躺着,她的魂魄仿佛在寻找某个人以获得安慰。她曾经住过的红色亭子和白云关的住处,如今只剩下空寂无人的角落。春天时,她曾与情人双双离去,但秋天时却只能独自归来。她的舞会场地留下了残留的香粉,歌声中的琴弦也布满了尘埃。只有那窗户里的月光,依旧在静静地照耀着她,但她再也看不到那个曾经陪伴在她身边的恋人。

  3. 诗歌赏析

  • 艺术手法:这首诗采用了大量的意象和隐喻,如“粉蕊”、“金花”、“夜台”等,这些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董氏女子的美丽、孤独和哀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女子深沉的爱意和同情。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董氏女子的外貌、生活环境以及她内心的独白,展现了她深深的哀愁和无助。诗中的“夜台无戏伴,魂影向谁娇”一句,深刻体现了女子对情感的渴望和现实中无法得到满足的痛苦。
  • 历史意义: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反映。它揭示了封建时代女性的地位和命运,以及对她们的同情和支持。
  1. 创作背景
  • 《伤妓人董氏四首》的创作背景是唐代社会的特定环境。在那个时代,女性地位低下,她们的生活受到极大的限制和压迫。董氏女子的孤独和哀怨正是这种社会环境的产物。
  • 张说作为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这首作品不仅展示了个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看法。
  1. 文化影响
  • 《伤妓人董氏四首》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丰富了唐诗的表现手法,也为后来的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 这首诗也被广泛引用和研究,成为研究唐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文献。

通过对“伤妓人董氏四首 其二”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其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扇窗户,透过这扇窗户,可以看到唐代女性的社会地位、情感世界以及她们对生活的渴望和无奈。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