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蜀道山

我行春三月,山中百花开。
披林入峭茜,攀磴陟崔嵬。
白云半峰起,清江出峡来。
谁知高深意,缅邈心幽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蜀道山》是唐代诗人张说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
  • 作者简介:张说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字道济,又字说之,洛阳人,是唐中宗、睿宗时期的重要人物。他的诗作多应制之作,与苏颋并称为“燕许大手笔”,擅长文辞,在朝廷上有着重要影响力。
  1. 创作背景
  • 时间地点: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根据其内容,可以推测是在春天的一个春游时节。诗中描述了春天的景色,如百花盛开,体现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
  • 历史意义:张说的诗歌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被后人广泛传颂。
  1. 诗词原文
    我行春三月,山中百花开。披林入峭蒨,攀登陟崔嵬。白云半峰起,清江出峡来。谁知高深意,缅怀心幽哉。
  2. 诗词解析
  • 自然描绘:诗中开头两句“我行春三月,山中百花开”描绘了一幅春天里大自然的美丽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
  • 情感表达:接下来的句子“披林入峭蒨,攀登陟崔嵬”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探索,同时也透露出一股勇往直前的精神。
  • 哲理思考:“谁知高深意,缅怀心幽哉”则是诗人对于自然之美背后更深含义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1. 诗词鉴赏
  • 意境美:《过蜀道山》通过简洁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自然景观,使读者能够在阅读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心灵上的平静。
  • 象征意义: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它还象征着人生中的艰难与挑战,以及面对这些挑战时所持有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1. 文化影响
  • 文学地位:作为唐代的代表作品之一,《过蜀道山》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研究唐代文学不可多得的资料。
  • 历史价值:此诗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历史的见证,它记录了唐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张说的《过蜀道山》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人文情怀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还可以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精神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