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筑非求丽,幽闲欲寄情。
偶怀因壤石,真意在蓬瀛。
苔益山文古,池添竹气清。
从兹果萧散,无事亦无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穿筑非求丽,幽闲欲寄情。
偶怀因壤石,真意在蓬瀛。
苔益山文古,池添竹气清。
从兹果萧散,无事亦无营。
林亭咏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林亭咏的介绍:
作者背景:《林亭咏》为唐朝诗人张九龄所作,其字子寿,出生于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是唐代著名诗人之一,曾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
创作风格:张九龄在遭贬后所写《感遇》组诗十二首,风格道劲,寄托深远,被视为阮籍《咏怀》诗和陈子昂《感遇》诗的延续。他的作品对扭转形式主义诗风做出了贡献,被誉为“岭南第一人”。《林亭咏》就是其文学成就之一。
艺术特色:这首诗以简练而富有韵味的语言描绘了山林亭台的自然景观,通过描写穿筑非求丽、幽闲欲寄情等场景,传达了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与追求。诗中的意象丰富,如苔益山文古、池添竹气清,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高洁的氛围。
文化价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林亭作为文人雅集之地,往往承载着诗意与哲思。林亭咏不仅反映了作者个人的心境和审美情趣,也体现了唐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以及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抒发了个人情感,同时传递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价值观。
《林亭咏》不仅是张九龄个人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唐诗宝库中的瑰宝,其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至今仍然被后世读者所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