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别容华改,长愁意绪微。
义将私爱隔,情与故人归。
薄宦无时赏,劳生有事机。
离魂今夕梦,先绕旧林飞。
通化门外送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通化门外送别》是唐代著名诗人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出自《全唐诗》卷48_37。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离别的深刻理解和崇高敬意。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是唐朝初年的官员,以政治才能和文学成就著称。他的仕途起伏较大,曾因直言进谏而多次被贬,但他的作品始终流露出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张九龄的创作风格以道劲有力著称,其《感遇》组诗十二首更是成为阮籍《咏怀》诗和陈子昂《感遇》诗的重要继承者。这些作品不仅在艺术上有所创新,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通化门外送别》作为张九龄众多诗歌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其创作背景复杂而富有挑战。据传,此诗是在张九龄被贬期间创作的,反映了他对于友人的深深思念和对离别的无奈情绪。诗中“屡别容华改,长愁意绪微”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困境的忧郁心情。“义将私爱隔,情与故人归”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希望保持个人情感的纯粹,又不得不为国事所困。“薄宦无时赏,劳生有事机。离魂今夕梦,先绕旧林飞”这四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通化门外送别》不仅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诗歌,也是张九龄艺术造诣的体现。它通过对朋友离别情景的描述,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对于现代读者而言,这首诗不仅仅是欣赏古典文学的机会,更是一个了解唐代文化和诗人精神世界的机会。通过学习和研究这样的文学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古代文人的情感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