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憩王少府东阁

披轩肆流览,云壑见深重。
空水秋弥净,林烟晚更浓。
坐隅分洞府,檐际列群峰。
窈窕生幽意,参差多异容。
还惭大隐迹,空想列仙踪。
赖此升攀处,萧条得所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晚憩王少府东阁》是唐代诗人张九龄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张九龄,字子寿,号博物,生于673年或678年,卒于740年。他的籍贯为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他是一位在唐玄宗时期担任重要职务的宰相,曾因李林甫的谗言被罢相。
  1. 诗歌原文
    披轩肆流览,云壑见深重。空水秋弥净,林烟晚更浓。坐隅分洞府,檐际列群峰。窈窕生幽意,参差多异容。还惭大隐迹,空想列仙踪。赖此升攀处,萧条得所从。

  2. 诗歌赏析

  • 《晚憩王少府东阁》以其简洁而深远的风格,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面。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内心深处的孤独与隐逸之情。
  • 诗中“披轩肆流览”一句,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云壑见深重”则形象地描绘了山峰之间的云海,给人一种深邃而神秘的感觉。
  • 诗中的“坐隅分洞府,檐际列群峰”,通过这些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王少府东阁的独特魅力。诗人在这里不仅仅是为了欣赏风景,更是在寻找心灵的归宿。
  • 最后两句“还惭大隐迹,空想列仙踪”,反映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他虽然未能真正实现这样的生活,但仍然心存幻想。这体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晚憩王少府东阁》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到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