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居即事六首 其六

晨起常搔两鬓丝,小亭深坐一洿池。
墙头鸲鹆隈花叶,水面蜻蜓寄草枝。
赖得木奴些子力,生憎鱼婢苦顽痴。
扁舟远棹寻春处,竹榼新醪喜自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您所提供的信息显示,《所居即事六首(其六)》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晨起常搔两鬓丝,小亭深坐一洿池。墙头鸲鹆隈花叶,水面蜻蜓寄草枝。
    赖得木奴些子力,生憎鱼婢苦顽痴。扁舟远棹寻春处,竹榼新醪喜自随。

  2. 诗歌解析

  • 早晨的慵懒:诗中描述了清晨起床后,诗人常常因为头发凌乱而用手挠两鬓。这种描写反映了诗人早起后的随意和不拘小节的生活状态。
  • 宁静的庭院:诗人坐在一个小亭子里,池水旁边,描绘出一个静谧的画面。这不仅仅是对物理空间的描写,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通过这样的场景寻找心灵的平静和释放。
  • 自然界的小生物:诗中提到了墙头上的鸜鹆(一种鸟)以及水面上的蜻蜓,这些细节增添了诗歌的自然色彩,让读者能感受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
  • 勤劳与懒惰的对比:诗人用”赖得木奴些子力”表达了对某种植物或力量的依赖,可能是指某种植物的果实或其带来的帮助。同时,”生憎鱼婢苦顽痴”则表现出诗人对另一种动物,可能是一条鱼的不满,可能是因为它的顽皮。
  • 出游的乐趣:诗的最后部分提到“扁舟远棹寻春处”,表明诗人喜欢外出游玩,寻找春天的气息。使用竹榼和新酿的酒,反映出旅行中的简单乐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1. 文学手法分析
  • 象征主义:诗中通过描述鸜鹆和蜻蜓等小生物,运用了象征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态度。例如,鸜鹆可能在诗中象征着某种智慧或力量。
  • 环境描写:细致的环境描写增强了诗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的心情和周围的景色。例如,“晨起”、“小亭”、“洿池”等词的使用,营造出一个宁静又有些忧郁的氛围。

《所居即事六首(其六)》不仅是一次对日常生活的细腻观察,也是一种心灵自由和情感自由的表达。通过对自然元素的描绘、对小生物的描述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人张祜展示了自己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深切感悟。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情感态度,还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自然美和人文情怀的结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