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一孤舟,春行夏方到。
骨肉尽单羸,沈忧满怀抱。
羁孤相对泣,性命不相保。
开户山鼠惊,虫声乱秋草。
白菌缘屋生,黄蒿拥篱倒。
对此起长嗟,芳年亦须老。
恩门为宰相,出入用天道。
忽于摧落间,收得青松操。
全家到江陵,屋虚风浩浩。
中肠自相伐,日夕如寇盗。
其下有孤侄,其上有孀嫂。
黄粮贱于土,一饭常不饱。
天斜日光薄,地湿虫叫噪。
惟恐道忽消,形容益枯槁。
古人于黄雀,岂望白环报。
奉答恩地恩,何惭以诚告。
翠孤至渚宫寄座主相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翠孤至渚宫寄座主相公》是唐代诗人曹邺的代表作品之一,表达了作者对孤独和困境的感受。下面将从多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翠孤至渚宫寄座主相公》的作者是曹邺,字子建(又作子建),唐代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个人的情感体验。曹邺的诗歌以其质朴无华的风格而著称,善于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生活感悟来感动读者。
作品原文:万里一孤舟,春行夏方到。骨肉尽单羸,沉忧满怀抱。羁孤相对泣,性命不相保。开户山鼠惊,虫声乱秋草。白菌缘屋生,黄蒿拥篱倒。对此起长叹,故人何寥廓。
内容赏析:此诗描述了诗人独自一人在旅途中的艰辛与无助。首句“万里一孤舟”,描绘了诗人在广阔的世界中漂泊无依的状态;第二句“春行夏方到”则反映了诗人在漫长旅途中的辛苦与等待。后文“骨肉尽单羸”,“沉忧满怀抱”等句,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愁。
背景考察:《翠孤至渚宫寄座主相公》的创作背景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地域性。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环境对其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曹邺作为唐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还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世界。
曹邺的《翠孤至渚宫寄座主相公》是一首具有深刻情感表达和鲜明个性特色的唐诗。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赏析,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对于生命、孤独及困境的独特理解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