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人悼亡

曾睹夭桃想玉姿,带风杨柳认蛾眉。
珠归龙窟知谁见,镜在鸾台话向谁。
从此梦悲烟雨夜,不堪吟苦寂寥时。
西山日落东山月,恨想无因有了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代人悼亡》是唐代文学家鱼玄机的作品。下面将深入介绍该作品的相关内容:

  1. 作者信息
  • 鱼玄机,晚唐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初名鱼幼微,字蕙兰。咸通年间为补阙李亿妾,后因李妻不能容其而进长安咸宜观出家为女道士。与文学家温庭筠有深厚的友谊,并共同创作了大量诗作。后被京兆尹温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处死。
  1. 诗歌原文
    曾睹夭桃想玉姿,带风杨柳认蛾眉。珠归龙窟知谁见,镜在鸾台话向谁。从此梦悲烟雨夜,不堪吟苦寂寥时。西山日落东山月,恨想无因有了期。

  2. 诗歌鉴赏

  • 此诗通过描绘美丽的夭夭桃花和杨柳,以及回忆中的明珠和镜面等意象,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怀念和对无常人生的感慨。其中,“珠归龙窟知谁见,镜在鸾台话向谁”两句,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无法预知的无奈。
  1. 背景影响
  • 这首诗不仅体现了鱼玄机的才情和情感深度,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变迁和她个人的经历,是研究唐代女性诗人的重要作品之一。她与温庭筠的交往,显示了她在文学领域的才华和影响力。

《代人悼亡》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歌,也是了解唐代文化和历史不可或缺的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学的魅力及社会背景下诗人的情感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