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阳峰

南岷胜槩压诸方,东壁奇峰出洞阳。
丈五月轮才晃曜,大千世界便辉光。
扶开华岳烟云渺,显得蓬莱日月长。
世道废兴原有数,浮沉聚散亦何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洞阳峰》是唐朝程太虚的作品。这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观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以下是关于这首诗及其作者的相关介绍:

  1. 作者简介
  • 程太虚,唐代诗人,出生于果州西充(今四川西充)。他幼时便喜爱道教,18岁时父母双亡后,他便离开了家庭,进入南岷山进行修行。
  • 程太虚在南岷山修炼期间,经历了种种困苦,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宪宗元和四年(809年),他因解化成仙而逝世。
  1. 诗歌原文
    南岷胜槩压诸方,东壁奇峰出洞阳。
    丈五月轮才晃曜,大千世界便辉光。
    扶开华岳烟云渺,显得蓬莱日月长。
    世道废兴原有数,浮沉聚散亦何伤。

  2. 诗歌赏析

  • 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中“南岷胜槩压诸方”描绘了南岷山雄伟壮丽的自然风貌,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东壁奇峰出洞阳”则形象地展现了东壁的险峻与奇异。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一幅壮美的山水画卷。
  • 人生哲理的抒发:诗中的“丈五月轮才晃曜”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大千世界便辉光”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对美好事物永恒价值的赞美。
  • 哲学思考:“世道废兴原有数”反映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深刻理解;“浮沉聚散亦何伤”则是对人生起落、聚散无常的淡然态度。这些诗句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还体现了他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

《洞阳峰》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程太虚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哲学思考的体现。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