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崄惊摧车,水崄怕覆舟。
奈何平地不肯立,沿上百尺高竿头。
我不知尔是人耶猿耶复猱耶,教我见尔为尔长叹嗟。
我闻孝子不许国,我闻忠臣不忧家。
尔即轻命重黄金,忠孝全亏徒尔夸。
常将崄艺悦君目,终日贪心媚君禄。
百尺高竿百度沿,一足参差一家哭。
崄竿儿,听我语,更有崄竿崄于汝。
解从上处失君恩,落向天涯海边去。
崄竿儿,尔须知,崄处欲往宜尔思。
上得欲下下不得,我谓此辈崄于崄竿儿。
崄竿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崄竿歌》是唐代诗人冯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以下是这首诗的详细内容和背景介绍:
诗歌原文
山崄惊摧车,
水崄怕覆舟。
奈何平地不肯立,
沿上百尺高竿头。
我不知尔是人耶猿耶复猱耶,
教我见尔为尔长叹嗟。主题内容
这首诗通过对“崄竿”的形象化描述来寓意人性的弱点和道德的缺失。开篇通过自然界的险峻与人生道路的艰难进行对比,暗示了人在面对困难时的脆弱和无助。诗中的「山嶮」与「水嶮」分别代表生活中的挑战与困境,而「平地」则是理想的境界,「百尺竿头」象征了人们往往在安逸的环境中失去前进的动力和决心。作者介绍
冯涓是唐代末年的一位诗人,字信之,出生于婺州东阳(今浙江省金华市)或信都(今北京市房山区)。据传他曾隐居商山数年,后出仕于昭宗时担任祠部郎中和眉州刺史。虽然后来成为前蜀的官员,但在王建时期,他最终成为御史大夫。冯涓的作品体现了他深刻的思想与丰富的情感,他的诗歌在当时就已受到一定的关注。艺术特色
该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比喻。例如,通过将人类比作“崄竿”,诗人不仅描绘了一个形象,也暗示了人们在社会中可能面临的各种诱惑和困境。此外,诗中反复出现的感叹号和反问形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思考和不满。
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人性、道德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它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忧虑和对人性弱点的批判,同时表达了对理想状态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