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刑部卢员外

谁识在官意,开门树色间。
寻幽频宿寺,乞假拟归山。
半白侵吟鬓,微红见药颜。
不知琴月夜,几客得同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刑部卢员外》是唐代诗人黄滔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黄滔,字文江,生于莆田城内前埭,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闽中文章初祖”。他的诗歌创作在当时受到广泛的赞誉和推崇。
  • 科举经历:黄滔出身贫寒,立志成为文学家。他在青少年时代在家乡的东峰书堂苦学,并北上长安求取功名。经过多年的努力,他最终在唐乾宁二年(895年)考中进士,但在藩镇割据、政局动荡的时期,朝廷无暇授官,直到唐光化二年(899年),才被授予“四门博士”的闲职。
  1. 诗歌原文
  • 谁识在官意,开门树色间。
  • 寻幽频宿寺,乞假拟归山。
  • 半白侵吟鬓,微红见药颜。
  • 不知琴月夜,几客得同闲。
  • 译文:谁能了解我在官场的心意?我时常开门而坐,在树影婆娑间寻找内心的宁静。为了寻幽探胜,我频频前往寺庙,甚至想要请假回山修行。白发悄然爬上了鬓角,我的诗情画意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渐显憔悴。我不知道在这琴声悠扬的夜晚,有多少客人能与我一同享受这份难得的闲暇。
  1. 诗词鉴赏
  •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以及对自然山水的喜爱。诗中的主人公似乎在官场与山林之间徘徊,展现了一种矛盾而又真实的生活状态。通过描写主人公在官场中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回归自然的向往,诗人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其中“谁识在官意”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于自己身处官场的困惑与不解;“寻幽频宿寺”则展示了诗人渴望摆脱束缚,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
  1. 艺术风格
  • 语言特点:黄滔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来表达复杂的情感。在他的诗作中,常常可以看到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这些描写既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 结构布局:这首诗的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诗人通过对比官场与山林,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同时,诗歌还巧妙地通过时间的变化(如白天与夜晚)来展现主人公内心的变化,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

黄滔的《上刑部卢员外》不仅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感情和独特的人生哲学。这首诗不仅是黄滔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也是我国文学史上值得一读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