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人 其二十五

万里无寸草,迥迥绝烟霞。
历劫长如是,何须更出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劝人 其二十五”是唐代僧人义存所作,以简洁深邃的语言表达对人生和修行的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作者背景:义存是唐代的僧人,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了佛教思想与禅宗哲理。作为一位僧人,他可能经历了深刻的个人修行历程,从而在诗中表达了对生命、修行的深刻思考。
  • 文学地位:尽管《劝人 其二十五》不是义存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但它体现了他独特的诗歌风格和对佛教教义的领悟。该诗以其简洁而深远的意境,为读者提供了一种超越文字的直观感受。
  1. 作品原文及注释
  • 原文:《劝人·其二十五》的原文如下:“万里无寸草,迥迥绝烟霞。历劫长如是,何须更出家?”
  • 译文:在这首诗中,义存通过描绘一幅辽阔无人的荒野景象,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深思。诗句中的“万里无寸草”,意味着广阔天地间没有生机,象征着人生的孤独和无常。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唐代是一个文化繁荣、佛学盛行的时代。佛教思想在当时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文人雅士都对佛教有所涉猎。义存作为僧人,其作品很可能受到当时佛教文化的影响,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深化和发展。
  • 个人经历:义存的个人修行经历可能使他在创作时更加注重对生命真谛的探索。他通过诗歌向人们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烦恼、追求精神升华的生活态度。
  1. 主题内容解读
  • 自然与人生:诗中的“万里无寸草”不仅是对大自然的描写,更是对人生的隐喻。它表达了人在宇宙中的存在感之渺小,以及面对生命无常时的无力感。
  • 修行与出离:义存通过“何须更出家”一句,提出了一种对传统宗教出家生活方式的质疑和反思。他鼓励人们在面对生活困境时,不必拘泥于传统的宗教修行方式,因为真正的解脱往往来源于对生活的深入理解和体验。
  1. 艺术特色赏析
  • 意象运用:义存在这首诗中巧妙地使用了“万里无寸草”这样的意象,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来反映人生的孤独与无奈。这种意象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 语言韵味:义存的诗歌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他善于运用平淡的词语构建出深邃的意境。这种语言风格使得诗歌具有了很高的审美价值,能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
  1. 影响与评价
  • 文学史地位:《劝人 其二十五》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它不仅展示了义存作为一名僧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唐代佛教文化的繁荣。
  • 研究价值:对于研究者来说,这首诗提供了关于唐代文人如何将佛教思想融入诗歌创作的宝贵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文化风貌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劝人 其二十五》不仅展现了唐代僧人义存独特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氛围。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到古人对生命、宇宙和修行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