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丘儒

地近轻数见,地远重一面。
一面如何重,重甚珍宝片。
自经失欢笑,几度腾霜霰。
此心镇悬悬,天象固回转。
长安秋风高,子在东甸县。
仪形信寂蔑,风雨岂乖间。
凭人报消息,何易凭笔砚。
俱不尽我心,终须对君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丘儒》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之一。以下是对《寄丘儒》及其作者贾岛的详细介绍:

  1. 作品背景:《寄丘儒》作为唐代著名诗人贾岛的代表作之一,其创作背景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据文献记录,在洛阳时期,贾岛因应诏禁止和尚午后外出的规定而发牢骚,此事最终被当时的名士韩愈发现并加以赏识。贾岛受到韩愈的指导后,还俗并参加了科举考试,尽管他多次应试均未成功,但他坚持不懈的精神令人敬佩。唐文宗时,贾岛被排挤流放,最终在长江主簿和司户等职上任职未久便病逝。这些经历无疑深深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使得《寄丘儒》等作品流露出独特的个性与情感。

  2. 文学特点:《寄丘儒》展现了贾岛诗作中的典型特征。首先,该诗的语言简洁、意象生动,如“地近轻数见,地远重一面”通过对比强调了距离感和空间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变化。其次,这首诗的情感表达真挚而深刻,反映了贾岛对于人生和自然现象的独到见解。例如,诗人通过对风雨变化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不安和对未来的忧虑。

《寄丘儒》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文学作品,它更是承载着贾岛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的结晶。通过对这一作品的深入分析,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也能从中获得对人生和自然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