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高高钟水绿,昔有佳人在幽谷。
台荒只见草萋萋,万卷不留谁更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钟山高高钟水绿,昔有佳人在幽谷。
台荒只见草萋萋,万卷不留谁更读。
《分宜读书台诗》是清朝诗人沈毓荪所作的一首诗。
《分宜读书台诗》以钤山读书台为背景,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才命运的感慨。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与人文历史的描绘,反映了读书人在此地未能实现抱负的遗憾,以及山水未能成就其才情的哲理思考。在邓廷闻的笔下,“台荒只见草萋萋”一句不仅描绘了台阁荒废的景象,更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人事无常的哀愁。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同样值得探究,它是邓廷闻在游历钤山后有感而发之作。通过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相结合,诗人不仅展现了个人的艺术风格,也体现了对时代背景下个体命运的关注。同时,沈毓荪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传承的尊重,以及对过去辉煌文明的怀念。
《分宜读书台诗》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的作品,也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意义的诗篇。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更通过对比和反思,揭示了人与自然、历史与现实的复杂关系,以及人类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