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石岐海

此日携琴剑,飘然事远游。
台山初罢雾,岐海正分流。
渔浦扬来笛,鸿逵翼去舟。
鬓愁蒲柳早,衣怯芰荷秋。
未卜虞翻宅,休登王粲楼。
怆然怀伴侣,徒尔赋离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泛石岐海》是唐代诗人郑愚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文化意蕴吸引了后世读者,而且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郑愚的《泛石岐海》以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勾勒了一幅香山地区的自然景观画卷。诗中的“此日携琴剑,飘然事远游”不仅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也展示了诗人在山水间畅游的乐趣。这种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生活态度。

郑愚运用白描手法,细腻地描绘了香山地区的独特风物。如“台山初罢雾,岐海正分流”一句,不仅形象地描述了香山地区的地理特征,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力。这种通过具体景物传达深层次情感的方式,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远的意境。

诗中“未卜虞翻宅,休登王粲楼”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友人的不舍之情。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使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郑愚的《泛石岐海》不仅是一首赞美自然的诗作,它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审美情趣以及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怀。此外,这首诗也是研究古代中国文学、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泛石岐海》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古代文人与自然、历史、文化之间的联系。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可以提升文学素养,更能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