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汶阳兄弟

回看云岭思茫茫,几处关河隔汶阳。
书信经年乡国远,弟兄无力海田荒。
天高霜月砧声苦,风满寒林木叶黄。
终日路岐归未得,秋来空羡雁成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怀汶阳兄弟》是唐代诗人刘沧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回望故乡、思乡之情以及对远方弟兄的牵挂,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生活的艰辛。以下是这首诗的相关介绍:

  1. 作者背景:刘沧,字蕴灵,生卒年不详,山东宁阳人。他以七律见长,风格与许浑、赵嘏相近,有《刘沧诗》一卷,《全唐诗》编诗一卷。刘沧曾游历齐鲁、吴越、荆楚、巴蜀等地,后官至龙门令。
  2. 诗词原文
    回看云岭思茫茫,几处关河隔汶阳。
    书信经年乡国远,弟兄无力海田荒。
    天高霜月砧声苦,风满寒林木叶黄。
    终日路岐归未得,秋来空羡雁成行。
  3. 诗意解析:首联“回看云岭思茫茫,几处关河隔汶阳”描绘了诗人遥望故土,思绪万千的情景,表达了他对于家乡的无限怀念。颔联“书信经年乡国远,弟兄无力海田荒”则反映了即使寄出书信,也无法缩短与家乡的距离;而弟兄们的无力感又增添了一层悲凉的色彩。颈联“天高霜月砧声苦,风满寒林木叶黄”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加深了诗人心中的孤寂与凄凉。尾联“终日路岐归未得,秋来空羡雁成行”则透露出诗人虽有归途却未能实现的遗憾,以及对远方家人的深切思念。
  4. 作品鉴赏:《怀汶阳兄弟》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通过对家乡的描绘和对亲人的思念,诗人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助。同时,这首作品也显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感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如在诗句中运用了“砧声”、“寒林”等元素,都体现了古典诗歌的审美特点和艺术追求。
  5. 文化影响:《怀汶阳兄弟》作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来的诗人在创作中都借鉴了刘沧的风格和主题,使得这一主题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这首诗也因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而被广泛传颂和研究,成为研究唐代文学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怀汶阳兄弟》不仅是刘沧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唐代社会生活和文化氛围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从而更加深入地去品味古典诗歌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