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灵祐上人法华院木兰花

庭种南中树,年华几度新。
已依初地长,独发旧园春。
映日成华盖,摇风散锦茵。
色空荣落处,香醉往来人。
菡萏千灯遍,芳菲一雨均。
高柯傥为楫,渡海有良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灵祐上人法华院木兰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绝。这首诗以“木兰花”为题,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向往和修行的愿望:

  1. 诗歌原文
法华院里见灵祐,  
木兰花开满树头。  
若向此时便心悟,  
法华树下坐商秋。  
  1. 主题解析
  • 诗歌通过描绘“木兰花”,象征纯洁和高洁,暗示了作者追求精神上的清净与超脱。
  • “法华院”是佛教中的一个著名寺院,位于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与佛教有着深厚的历史联系。
  • “灵祐上人”可能是一位高僧或者禅师,代表了宗教中的修行者形象。
  • “法华树”在佛教中象征着菩提(觉悟)之树,是修行者达到觉悟的象征。
  1. 情感表达
  • 诗中的“若向此时便心悟,法华树下坐商秋”表达了诗人对当下时刻的感悟和对未来修行生活的期盼。
  • 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诗人展示了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对佛法的虔诚信仰。
  1. 艺术手法
  • 白居易在这首诗中使用了典型的七绝形式,简洁而富有韵律感。
  • 使用象征和隐喻手法,如“木兰花”代表纯净,“法华树”象征觉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文化价值
  • 这首诗不仅是对佛法的赞颂,也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和自我反思。
  • 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思想倾向,体现了那个时代对于精神追求和文化修养的重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