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叟居

天作冯叟居,山僧尚嫌僻。
开门因两树,结宇倚翠壁。
溪南有微径,时遇采芝客。
往往白云生,对面千里隔。
机忘若僮仆,常与猿鸟剧。
晒药上小峰,庭深无日色。
自忘归乡里,不见新旧戚。
累累子孙墓,秋风吹古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冯叟居》是一首唐代诗人刘驾创作的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哲理内涵,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从内容上看,《冯叟居》以天人合一的思想为创作基础,描绘了一个隐逸之士在自然之中寻找精神寄托的生活场景。诗中“天作冯叟居”,“山僧尚嫌僻”等句子,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超然物外的向往。而“晒药上小峰”,“自忘归乡里”等描述,则揭示了诗人在追求精神自由的同时,也不忘家乡和亲人的情感。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冯叟居》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具有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例如,诗中的“白云生,对面千里隔”,象征着诗人与世隔绝、超然物外的境界。同时,诗中的“晒药上小峰”,“自忘归乡里”等画面,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故乡的眷恋。这种既有超然物外的高远之志,又有对故乡亲情的深切思念的艺术表现,使得《冯叟居》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从文化意义上来看,《冯叟居》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追求的诗篇,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的作品。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追求自然和谐、心灵净化的理念,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隐逸文化的推崇和追求。同时,《冯叟居》也展示了唐代诗歌艺术的辉煌成就,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冯叟居》作为一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五言律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超然物外的向往,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它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也是唐代诗歌艺术的典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