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卿东池夜宴得池字

政成机不扰,心惬宴忘疲。
去烛延高月,倾罍就小池。
舞盘回雪动,弦奏跃鱼随。
自是山公兴,谁令下士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李卿东池夜宴得池字》是唐代诗人独孤及的作品,全诗如下:政成机不扰,心惬宴忘疲。去烛延高月,倾罍就小池。舞盘回雪动,弦奏跃鱼随。自是山公兴,谁令下士知。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夜晚宴会的宁静美好,更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愉悦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从整体结构上看,《李卿东池夜宴得池字》以四句构成,遵循五律的形式,语言简洁而意蕴深远。每句诗都围绕夜宴的场景进行展开,通过对月光、音乐、舞蹈等元素的描绘,将夜晚的平静与美好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特别是最后两句“自是山公兴,谁令下士知”更是点明了作者对这种自然之美的欣赏之情,以及他对于高雅艺术的理解和追求。

从情感表达上来看,这首诗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闲适与自在。作者通过“政成机不扰,心惬宴忘疲”表达了在政治顺利、国家安定之时,能够放下一切烦恼,享受当下的快乐。而在“去烛延高月,倾罍就小池”中,又展现了夜晚宴会中的宁静与和谐,通过“去烛”与“倾罍”的动作,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氛围中。

从艺术表现上来看,独孤及善于运用象征和比喻手法,使诗歌具有深刻的意境。《李卿东池夜宴得池字》中“舞盘回雪动,弦奏跃鱼随”一句,巧妙地将宴会上的舞蹈动作与自然界的景象相联系,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能听到弦乐的声音和看到舞者轻盈的身姿。

从文化价值上来看,《李卿东池夜宴得池字》不仅是一首描绘宴会场景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着深厚文化内涵的作品。它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追求,同时也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氛围。通过这首作品,可以了解到唐代文人如何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李卿东池夜宴得池字》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而且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象、深邃的内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