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李滁州见寄

相逢遽叹别离牵,三见江皋惠草鲜。
白发俱生欢未再,沧州独往意何坚。
愁看郡内花将歇,忍过山中月屡圆。
终日望君休汝骑,愧无堪报起予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是唐代诗人独孤及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天宝末年。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独孤及(725—777)是唐朝的一位文学家,字至之,河南洛阳人。他出身于匈奴独孤氏,是颍川郡长史独孤通理之子。天宝末年,他通过科举考试被推举为洞晓玄经科,历任左拾遗、礼部员外郎、常州刺史等职。

  2. 诗句原文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3. 诗歌鉴赏:《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诗中的“殷疑曙霞染”描绘了石竹花在晨曦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鲜艳,而“巧类匣刀裁”则形象地表达了石竹花的形态宛如精心裁剪出的艺术品。“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展现了作者对石竹花顽强生长力的认可与赞美。“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则从侧面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4. 创作背景:独孤及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现实的关注和思考。据记载,独孤及曾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这可能也影响了他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观点。然而,尽管面临困境,独孤及依然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种情感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不仅展示了独孤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这首诗作不仅是唐代文人诗歌创作的佳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对于欣赏和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了解这首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