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李益游栖岩寺

林香雨气新,山寺绿无尘。
遂结云外赏,共游天上春。
鹤鸣金阙丽,僧语竹房邻。
待月水流急,惜花风起频。
何方非坏境,此地有归人。
回首空门路,皤然一幻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和李益游栖岩寺》是中唐诗人卢纶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诗

卢纶,唐代诗人,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与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并称为“大历十才子”,是唐代诗坛上的重要人物之一。卢纶的诗歌创作在晚唐时期具有显著地位,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情感体验。《奉和李益游栖岩寺》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卢纶的这首诗描绘了他在游览栖岩寺时所见的美景及内心的感受。诗中以林香和雨气为引,描绘了山寺周围的清新空气和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接下来,诗中的“遂结云外赏,共游天上春”两句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云端之上的赏景活动,仿佛置身于一个如诗如画的仙境之中。这种超凡脱俗的境界,不仅体现了诗人高远的志趣,也反映出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

诗中的“鹤鸣金阙丽,僧语竹房邻”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寺庙中的鹤鸣声悦耳动听,僧侣们的谈话声伴随着竹房的微风传来,使得整个环境显得更加静谧和祥和。这不仅是自然声音的美妙组合,也象征着诗人心灵的平和与超然。通过这些描写,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禅意和诗意的世界,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在诗的最后部分,卢纶表达了自己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何方非坏境,此地有归人。”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逃避和对心灵归宿的渴望。他希望找到一个没有纷乱的环境,能够真正找到自己的内心平静和归属感。这种情感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奉和李益游栖岩寺》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篇,更是一个关于自然之美、艺术之韵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表达。它不仅展示了卢纶的诗才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学资源和审美享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