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裴长官新亭

茅屋多新意,芳林昨试移。
野人知石路,戏鸟认花枝。
慢水萦蓬户,闲云挂竹篱。
到家成一醉,归马不能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裴长官新亭》是唐代诗人钱起的作品,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下面将深入分析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钱起:字仲文,唐代著名诗人,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区)人,与刘长卿齐名,被合称为“钱刘”,在诗坛上享有盛誉。他的诗多以五言为主,擅长送别酬赠之作,也涉及山林诸篇,常流露出追慕隐逸之意。
  1. 诗歌原文
    茅屋多新意,芳林昨试移。野人知石路,戏鸟认花枝。慢水萦蓬户,闲云挂竹篱。到家成一醉,归马不能骑。

  2.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过裴长官新亭》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自然景象。诗中的“茅屋多新意”表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慢水萦蓬户,闲云挂竹篱”则展现了一幅悠闲的生活画面,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受。
  • 生活哲理:通过描绘归家后的醉醺醺状态以及无法骑返马的情景,反映出诗人对尘世的淡泊与超脱,以及对简单生活方式的赞美。这种生活态度反映了诗人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 艺术特色:此诗在结构上采用了传统的律诗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1. 写作背景
  • 《过裴长官新亭》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游历或访问某位官员的住所有关,诗人在此过程中观察到并感受到了新亭周围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这样的背景为诗歌增添了一层特定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过裴长官新亭》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作品,也是研究唐代文人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文献。通过学习这首诗,不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还能从中汲取到对现代生活有益的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