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隐者遇沉醉书其门而归

晓入江村觅钓翁,钓翁沉醉酒缸空。
夜来风起闲花落,狼藉柴门鸟径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访隐者遇沈醉书其门而归》是由唐代诗人韩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和自然环境,反映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诗歌原文
    晓入江村觅钓翁,
    钓翁沉醉酒缸空。
    夜来风起闲花落,
    狼藉柴门鸟径中。

  2. 诗歌解析

  • 晓入江村觅钓翁:诗人在拂晓时进入江边的村庄寻找一位钓鱼的老人,这里的“江村”指的是一个宁静的乡村环境,而“钓翁”则暗示了这里可能有一个悠闲自得的老者,他的活动是钓鱼。
  • 钓翁沉醉酒缸空:通过“沉醉”二字,展现了这位老人沉浸在饮酒之中,以至于酒缸被喝干的情景。这一行为反映了老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或是对某种精神追求的执着。
  • 夜来风起闲花落:夜晚来临,风起花落,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这里的“风起”和“花落”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述,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狼藉柴门鸟径中:最后一句描绘出一种凌乱的场景,柴门因为风吹而显得杂乱无章,鸟径因为花落而显得满地狼藉。这种场景既是对前文“酒缸空”的呼应,也暗示了老人生活状态的一种颓废。
  1. 作品背景及影响:《访隐者遇沈醉书其门而归》的创作背景是诗人韩偓晚年的生活体验和社会环境的反映。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都在寻求一种逃避世俗的方式,而隐逸生活成为了他们共同的选择。韩偓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内心的无奈。

《访隐者遇沈醉书其门而归》作为韩偓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文学价值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唐代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作品的理解,可以更深入地把握唐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