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厌谷

马厌谷兮,士不厌糠籺。
土被文绣兮,士无短褐。
彼其得志兮,不我虞。
一朝失志兮,其何如。
已焉哉,嗟嗟乎鄙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马厌谷》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士人境遇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韩愈: 《马厌谷》的作者是唐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韩愈。他不仅是唐代文宗时期的儒学大师,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见解著称于世。
  • 作品出处: 此篇被选入《全唐诗》,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篇章。
  1. 作品原文
  • “马厌谷兮,士不厌糠籺;土被文绣兮,士无短褐。”这句诗通过对比鲜明的形象,展现了士人在不同处境下的不同心态。在得志之时,他们并不满足于粗陋的生活,而在失意之际,又何尝能体会生活的艰辛。
  • “彼其得志兮,不我虞;一朝失志兮,其何如。”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人生无常的主题,表达了对士人们在不同境遇下所持态度的深刻反思。这种对现实社会状况的反映,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百态的洞察,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矛盾的认识和批判。
  • “已焉哉,嗟嗟乎鄙夫”这几句诗,更是以反问的形式,对那些浅薄鄙陋之人进行了讽刺和批评。这不仅是对个人品格的质疑,也是对社会风气的一种批判,体现了韩愈作为一位文学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 作品鉴赏
  • 艺术手法: 韩愈在这首诗中使用了典型的对比手法,通过对“马厌谷”与“士不厌糠籺”的形象对比,以及“土被文绣”与“士无短褐”的象征对比,生动地描绘了士人在不同境遇下的心态变化。这种手法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 情感表达: 诗中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传达出了深沉的情感。无论是得意时的豪情壮志,还是失意时的悲愤无奈,都通过字里行间流露出来,使人深感其情感的真挚与深刻。
  • 思想内容: 韩愈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士人境遇的关注,更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借对士人的描写,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道德沦丧等问题,表达了自己对于改变现状的期望和呼唤。
  1. 历史评价
  • 文学史地位: 《马厌谷》作为韩愈的代表作品,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马厌谷》不仅体现了韩愈高超的艺术技巧,更是其深邃思想和丰富情感的集中体现。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后世学者研究和借鉴的重要对象。
  • 影响传承: 韩愈的思想在当时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对于人性的深刻剖析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承担,至今仍激励着人们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同时,他的诗歌作品也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1. 现代意义
  • 文化传承: 在当今时代,虽然社会环境和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厌谷》等经典之作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和智慧仍然能够给予人们启迪。它提醒人们要有清醒的自我认知,要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 教育意义: 韩愈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种精神财富。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因此,将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融入现代教育中,对于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马厌谷》作为韩愈的一部代表作,不仅在其所处的历史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而且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唐代文学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到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