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舜山后牛迹石

耕凿连云磴,蹄痕见福衡。
泣天伸养志,喘月藉留名。
纪凤仪同美,歌麟趾并荣。
胜遗方寸地,风动后人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舜山后牛迹石”是明代顾世登、顾伯平和恽应翼辑录的一首古风诗。此诗不仅记录了舜帝和吴王寿梦等人的逸事,也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与向往。下面从多个角度分析这首诗的内容、背景及其艺术特色:

  1. 诗歌原文
    耕凿连云磴,蹄痕见福衡。
    泣天伸养志,喘月藉留名。
    纪凤仪同美,歌麟趾并荣。
    胜遗方寸地,风动后人耕。

  2. 作者简介

  • 明顾世登等三人共同编辑此诗,由恽应翼重辑,吴镛重校。
  • 顾世登、顾伯平是明末清初的文人,恽应翼则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
  1. 诗歌内容解读
  • 描绘自然景观:“耕凿连云磴,蹄痕见福衡。”这句描写了舜山后牛迹石一带的自然景色,通过耕凿和蹄痕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景象。
  • 表达人生感慨:“泣天伸养志,喘月藉留名。”诗人以天地为喻,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对名声的渴望。
  1. 历史背景介绍
  • 舜山与观山相连,东西长约六公里,高约一百十五米,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名胜之地。
  • 传说舜帝曾在此亲耕,而春秋时期吴王寿梦的四子季札也曾躬耕于此隐居。这些历史事件为诗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1. 艺术特色分析
  • 意象生动:诗中运用“耕凿”、“蹄痕”、“福衡”等意象,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 意境深远:通过对历史人物和自然景观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1. 文化价值评估
  • 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对古代文人精神的一种体现。它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 作为文学作品,它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对后世文人墨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现代启示
  •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学习这首诗可以提醒我们,应当在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要珍视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
  • 同时,这首诗也可以激励人们在现代社会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题舜山后牛迹石》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而且在艺术上也展现了极高的成就。它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古代文人精神的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还可以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人生的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