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情献相公

年来白发欲星星,误却生涯是一经。
魏阙望中何日见,商歌奏罢复谁听。
孤根独弃惭山木,弱质无成状水萍。
今日更须询哲匠,不应休去老岩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书情献相公》是唐代诗人严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基本生平:严维,字正文,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代著名诗人。他于至德二载(757年)中进士,又因文才卓绝获授诸暨尉。后历任河南节度府幕僚、河南尉、秘书郎等职。严维的交游者包括钱起、耿沣、崔峒、皇甫冉、丘为等人,他们共同创作了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 诗歌成就:严维在《全唐诗》中存有一卷诗作。他的诗多以饯别酬唱为主,其作品常表达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个人孤独与悲凉的情感。
  1. 诗歌原文
  • 原文内容:年来白发欲星星,误却生涯是一经。魏阙望中何日见,商歌奏罢复谁听。孤根独弃惭山木,弱质无成状水萍。今日更须询哲匠,不应休去老岩扃。
  • 注释解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面对岁月流逝感到的焦虑和无奈。”年来白发欲星星”意味着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发逐渐变白,而诗人对此感到困惑和失落。”误却生涯是一经”暗示着诗人认为自己未能充分发挥才能,浪费了一生。接下来的几句,诗人描述了自己对政治抱负的失望和对音乐生涯的怀念。最后两句则反映了诗人对现状的不满以及对改变现状的渴望。
  1.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严维在《书情献相公》中通过细腻的语言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感受和内心的矛盾。他既感叹时间的无情,又流露出对过去岁月的留恋。同时,他也流露出一种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 艺术手法:严维在这首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白发”象征着人生的衰老和智慧的流失,“商歌奏罢复谁听”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当下无人倾听的寂寞感。
  1. 文化背景
  • 唐代文化氛围:唐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文人士大夫阶层活跃,诗歌成为表达个人情感的重要方式。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严维的诗歌创作也受到了一定的时代影响。
  • 文人交往:严维与其他文人如钱起、耿沣等有着深入的交流,这些交流不仅丰富了他的思想情感,也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书情献相公》是严维在其诗歌创作中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严维的诗歌风格及其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