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秋薄暮

海外秋鹰击,霜前旅雁归。
边风思鞞鼓,落日惨旌麾。
浦暗渔舟入,川长猎骑稀。
客悲逢薄暮,况乃事戎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边秋薄暮”并非文学作品的名称,而是唐代诗人苏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进行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苏颋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官员,字廷硕,京兆武功人,是苏瑰之子。他在武则天时期通过科举成为进士,之后在官场上逐步升迁,曾任中书舍人和礼部尚书等职,并因工于文辞而受到玄宗的赏识,曾与张说一同被赞誉为“燕许大手笔”。他晚年以“小许公”自号,其著作有集流传。

  2. 诗句原文:海外秋鹰击,霜前旅雁归。边风思鞞鼓,落日惨旌麾。浦暗渔舟入,川长猎骑稀。客悲逢薄暮,况乃事戎机。

  3. 作品赏析:这首诗通过对秋天边塞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深沉的边关情感。首句“海外秋鹰击”描绘了秋天鹰击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霜前旅雁归”表达了旅雁归巢的意境,增添了一份离愁别绪;第三句“边风思鞞鼓”,反映了边塞战士对战争的思念和对家乡的怀念;第四句“落日惨旌麾”,则通过落日映照下的旌旗,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悲壮;最后两句“浦暗渔舟入,川长猎骑稀”,则是从侧面展现了战后荒凉的景象以及边关将士的孤独感。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边秋薄暮》作为唐代诗人苏颋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不仅体现了唐代边塞诗的豪放风格,也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