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谣

春草不解行,随人上东城。
正月二月色绵绵,千里万里伤人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草谣》是一首唐代诗歌,由诗人顾况创作。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分析:

  1. 作者简介:顾况(725年—815年),唐代诗人、画家,字逋翁,号华阳真人,海盐人。他曾在肃宗至德年间中进士,历任韩滉节度判官、柳浑和李泌等人的幕僚。因直言进谏而得罪了皇帝,被贬为饶州司户参军,最终隐于茅山,以寿终。

  2. 诗歌原文
    春草不解行,随人上东城。
    正月二月色绵绵,千里万里伤人情。

  3. 诗意解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春草随风摇曳,似乎没有目的地前进,随着人的脚步爬上了东城的城墙。诗人通过“春草不解行”这一形象生动的比喻,传达了一种无法抗拒命运、只能被动接受的情感。而“正月二月色绵绵”则表达了春天的柔美与细腻,给人以温暖而深情的感觉。“千里万里伤人情”则是对远方游子或思乡之人的深情呼唤,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人间离愁别绪的感慨。

《春草谣》不仅仅是一首表达季节变化的古诗,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它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感悟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