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登王屋仙坛

月临峰顶坛,气爽觉天宽。
身去银河近,衣沾玉露寒。
云中日已赤,山外夜初残。
即此是仙境,惟愁再上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月夜登王屋仙坛》是唐代诗人顾非熊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哲理意味,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还因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而成为研究唐代文学不可绕过的篇章。下面是关于此诗的相关介绍:

  1. 作者介绍:《月夜登王屋仙坛》出自唐代诗人顾非熊之手。顾非熊,字景玄,苏州海盐(今浙江海盐)人,少时以聪明卓异著称,才华横溢。其性格滑稽好辩,与当时许多文坛名人交游甚密,其中包括姚合、贾岛、王建、朱庆余、雍陶、马戴等人。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畅,曾长时间困于科举之途。尽管如此,他并未放弃文学创作,最终官至盱眙尉,因不乐吏事而弃官隐退,后不知所终。

  2. 作品鉴赏: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自然景观。诗中“月临峰顶坛,气爽觉天宽”一句,生动地勾勒出夜晚月光洒满山巅的壮丽景象;“身去银河近,衣沾玉露寒”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接近天际星辰时的微妙感受;“云中日已赤,山外夜初残”描绘了从云端到山脚的光影变化,营造出一种时间流转、空间变换的意境;“即此是仙境,惟愁再上难”则是诗人内心的抒发,既有对仙境的向往,又有对再次登高望远的无奈和恐惧。

《月夜登王屋仙坛》作为一首集自然美和人文情怀于一体的佳作,不仅展示了唐代诗歌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境界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这首诗不仅是唐代文学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唐代诗人如何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之中,创造出既具审美价值又富有哲学意味的文学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