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远客思归

玉露初垂草木雕。
雁飞南去燕离巢。
寸步如同云水隔,月轮高。
远客思归砧杵夜,庭前□叶堕银筱。
蟋蟀哀鸣阶砌下,恨长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浣溪沙·远客思归》是一首唐代敦煌曲子的作品。它表达了旅人月夜怀人怀乡的深切情感。《浣溪沙》一词,以其韵律和谐、意境深远而著称于世。这首词不仅抒发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更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与深情怀念。

词的原文如下:
玉露初垂草木雕。
雁飞南去燕离巢。
寸步如同云水隔,月轮高。
远客思归砧杵夜,庭前 叶堕银筱。
蟋蟀夜鸣阶砌下,恨长宵。

从内容上理解,“玉露初垂草木凋。雁飞南去燕离巢”开篇即用清冷的玉露和飘零的草木来营造一种凄清的氛围,暗示着秋天的凄凉和旅人的孤独。紧接着,“寸步如同云水隔,月轮高。”以云水相隔比喻旅人的孤独感,同时借明月映衬出旅人的心境。最后,“远客思归砧杵夜,庭前叶堕银筱。蟋蟀夜鸣阶砌下,恨长宵。”则详细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月光下的庭院、落叶、蟋蟀声,以及旅人的无尽思念和长夜的寂寞。

从艺术手法上分析,该词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化和象征。将自然界的元素(如玉露、草木、燕子、蟋蟀等)赋予人的情感色彩,使自然景观充满了诗意。例如,“草木凋”不仅是季节的象征,也隐喻了旅人内心的萧瑟;“燕子离巢”则暗示着离别之痛。此外,“月轮高”不仅是对月亮的描绘,也象征着旅人的心境,透露出一种对远方亲人的牵挂和期待。这些修辞手法的使用,使得整首词既富有画面感,又充满情感深度。

从文化意义和情感价值来看,这首词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珍贵遗产之一。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以及对情感的真挚表达,它传递了一种对于家乡和家人深深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跨越时空,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成为中华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浣溪沙·远客思归》不仅是一首艺术精湛的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体现。它以其深邃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瑰宝。无论是对于文学研究者还是普通读者,都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欣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