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嗔皆断。
尽是阿罗汉。
来往得逍遥。
生死难萦绊。
慧剑镇。
锋■〈金毫〉智。
月常圆满。
龙天释梵人,见者皆称赞。
会中罗好形仪。
月面长眉眼。
绀青身。
挂衲袍。
云片片。
失调名 阿罗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失调名·阿罗汉》是唐代敦煌曲子的作品。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介绍:
原文:《失调名·阿罗汉》的原文如下,“贪嗔皆断。尽是阿罗汉。来往得逍遥。生死难萦绊。慧剑镇。锋〈金毫〉智。月常圆满。龙天释梵人,见者皆欢喜。”此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超脱世俗烦恼,达到心灵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译文注释:该作品的译文注释部分详细解释了每个诗句的含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同时,也提供了相关的注释和解释,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作品赏析:《失调名·阿罗汉》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诗中的“贪嗔皆断”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心无旁骛的生活态度;“尽是阿罗汉”则暗示了诗人对达到精神自由境界的向往。
评析:《失调名·阿罗汉》在文学上具有一定的价值,它不仅展示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风格,还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哲学和社会价值观。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人们的精神追求。
写作背景:《失调名·阿罗汉》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唐代的社会环境和当时的文化氛围有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面临着种种生活压力和精神困扰,而这首诗则是对这些困境的一种超越和解脱的渴望。
《失调名·阿罗汉》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风格,还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哲学和社会价值观。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人们的精神追求。